首页 | 期刊简介 | 投稿须知 | 读者订阅 | 编者

百年留学走到十字路口
摘要点击 416  全文点击 317    
查看全文  查看/发表评论  下载PDF阅读器
中文关键词
英文关键词
基金项目
作者单位
陆一 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 
中文摘要
      1871年,曾国藩因办理天津洋务棘手,深感人才奇缺,上奏清廷主张选送聪颖子弟赴美“学习军政、船政、步算、制造诸学”培植人才。曾文正公薨逝于当年冬,容闳承其遗志,倾力筹办,一举开启了中国史上官费留学的新纪元。翌年夏末,三十名少年坐船横渡太平洋,一个多月后抵达旧金山,开始为国苦学。然而好景不长,派出四批一百二十名子弟后,翰林吴嘉善等守旧人士厌恶洋教洋习,赴美勘察后连翻上报,认为“外洋风俗,流弊多端,各学生腹少儒书,德性未坚”,称“即使竭力整饬,亦觉防范难周,极应将局裁撤”,不肯姑息,李鸿章亦感犹豫芥蒂,终使留美育才计划实施十年而夭折。 留美幼童被迫归国十多年后,清廷内外交困,衰势更甚,新旧之间,时移势易。张之洞频频奖劝游学,言“出洋一年,胜于读西书四五年”“求师之难尤甚于筹费……唯有赴外国游学一法”(《劝学篇》)。他认为西洋不如东洋,日本最善,“传习易、经费省、回华速,较之学于欧洲各国者其经费可省三分之二,其学成及往返日期可速一倍”。据日本史料记载,1900至1921年中国年均有三千五百多人留学日本,其中不乏女性年均近百人。据梅贻琦和程其宝的调查,同时期留学美国的人数也从每年个位数增长到每年三四百人。 1904年,正在日本仙台留学的鲁迅给友人写信抱怨:“此地颇冷,晌午较温。其风景尚佳,而下宿则大劣……人哗于前,日射于后,日日食我者,则例为鱼耳”。又谈及“校中功课大忙,日不得息……树人晏起,正与为仇。所授有物理,化学,解剖,组织,独乙种种学,皆奔逸至迅,莫暇应接。”寄居生活的委屈狼狈,学业功课的慌忙紧张跃然纸上,今天的留学生读来想必心领神会。 1910年夏,十九岁的胡适也要出国。他以拿手的考据在国文科博得满分,再加上英文的六十分和科学、西洋史临时抱佛脚得来的成绩,列第五十五名险获第二批庚子赔款留美名额。赴美两年后,年轻气盛的胡适撰长文痛陈留学四弊:留学者,吾国之大耻也;过渡之舟楫而非敲门之砖也;废时伤财事倍功半者也;救急之计而非久远之图也(《非留学篇》)。他并非反对留学,要批评的是国人不能以留学、获得外国认可为目的发展教育。他观察到当时的留学生一边对外国学术只求“苟且速成”,另一边又“昧于祖国文字学术,无法使输入之文明,有所依归而同化”。“留学之目的,在于植才异国,输入文明,以为吾国造新文明之张本……吾国一日未出过渡之时代,则留学一日不可废。”最终立论:“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”。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留学故事,今日中国取得的经济、科技、国防、文教领域的现代化进步离不开一代代海归学子的贡献。从忧愤挫败的容闳,到欲挽狂澜于既倒的张之洞,从赴日学医困顿彷徨的鲁迅,到誓言以留学终结留学的胡适,他们都意识到中国文明与文化必须彻底新生,而这个过程不得不借力西洋。留学者,既要虚心开放向外求教,也不能忘却出洋初心。 百年过去,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留学消费大国。2019年留学人数超七十万,其中公派占一成,自费占九成,许多家庭为子女留学耗费十万百万不在话下。低龄留学、本科留学,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而言意味着什么?经济发展所积累的大笔财富并未注入本国的教育建设事业,国内教育供给所欠缺的究竟是什么?然而,在今年的重大疫情以及国际局势影响下,留学他乡的潜在风险骤然兑现,留学数据可能出现历史性拐点。随着研究生留学局面的变化,学生会带着怎样的愿景与觉悟去留学?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、定位应如何调节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,留学事业正在迈进新纪元。
英文摘要
      







您是第3364953位访问者 

版权所有:复旦大学
地址: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光华楼东主楼2804/科学楼434 邮编:200433
电话:(021)55664241 E-mail: jylt@fudan.edu.cn

    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,技术支持电话:010-62862645,E-Mail:et_yehu@yahoo.com.cn,网址:http://www.e-tiller.com